攻略
多彩贵州网讯(通讯员 周贵)“花贡绿茶”生于五山之巅,聚云山雾气之滋养,孕育山间之精华,品质极佳,色泽浅绿明亮、其味甘爽弥香。
自古,晴隆县就有种茶、制茶、卖茶的传统。特别是在县境内的云头大山中发现了世界上迄今为止唯一一颗四球茶籽化石。经鉴定,该化石距今已有164万年以上。晴隆县也因此被称为“世界古茶籽化石之乡”。花贡镇是晴隆县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是农业产业大镇,是“三线建设”重要区域之一。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图为花贡农场“花贡绿茶”精致厂房一角】
1955年贵州省开始建设花贡农场,在建场初期,就有无数“三线建设”者,从全国各地奔赴到花贡农场。他们怀揣“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干事创业的豪情,投身花贡农场建设。
他们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战斗意志,为花贡农场开辟了18万亩的耕地,无私地奉献他们的青春才华,他们抱着“献完青春献终身,献完终身献子孙”的大公无私的精神,用血汗和生命为花贡农场做了极大贡献和牺牲。
【图为“花贡绿茶”古茶树一角】
据解笔者与原制茶工人杜昌国了解, “花贡绿茶”茶树,颇通人性人情,我国地大物博,资源丰富,大江南北,长城内外,产茶的地方颇多,茶叶也各具特色,各有千秋。但能制出“花贡绿茶”这样甘醇口感的绿茶,也屈指可数,在花贡也只有五山之巅茶青能制出这样的茶叶,其它地方也望尘莫及。
【图为“花贡绿茶”包装与原包装一样】
1955年建花贡农场建场时开始探索各种种养殖业,从靠国家拨款到自食其力以及最后的盈利大咖,这得利于花贡镇得天独厚地理环境优势。1962年,花贡农场开始在畜牧场、五里牌、茶场、竹塘、茶亭、园林队、大坝河、纳坝8个大队种植适合制作“花贡绿茶”云南大叶茶茶树,种植面积达1万5千余亩,盛产期产量高达110万余石[dàn]。
【图为“花贡绿茶”礼品包装盒与原来一模一样】
一开始“花贡绿茶”都是花贡农场干部及工人都是用手工制作,因种茶、制茶效益好,产量高,在种茶8个大队分别设有“花贡绿茶”加工厂,其中有7个粗制加工厂、1个精致加工厂,共计约500余人长期在“花贡绿茶”加工厂制作“花贡绿茶”,但是手工制作根本满足不了“花贡绿茶”的产出。
为了把茶青制成成品,没有制茶机器,他们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夜以续日的研究、设计、制造符合制作花贡绿茶的机器。特别是以安徽省农学院到花贡农场的李教授及花贡农场的干部职工杨贵军、杨汝林等人士对“花贡绿茶”的茶树管护、成品制作他们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和牺牲,在当时那种艰苦的条件下,他们对绿茶的情怀胜过家庭和自己。他们那种敬业精神,至今仍然历历在目,催人奋进,因他们不懈努力,最终花贡绿茶各套设施设备建设完善。
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花贡农场主要生产工夫红茶和绿茶,70年代主要生产红碎茶,花贡红碎茶采用上等茶青精工细作,制作工艺独特,茶汁浸出快,汤味浓强,因香浓、味醇、形美、耐冲泡,深受消费者欢迎,花贡红碎茶经过市场熏陶及洗礼,最后在红茶中脱颖而出,被誉为“茶之绝品”。
【图为“花贡绿茶”一级成品包装与原来一模一样】
杨贵军及杨汝林对花贡绿茶的研究管理,胜过对他们家庭及其子女的管理,在1982年花贡受到特大冰雹袭击,因他们对花贡绿茶的管理得当,当年花贡绿茶的产量都未受到任何影响。
在70年代初,80年代末,花贡绿茶不仅远销县外省内,在国内也占有一席之地,甚至出口到东南亚。尤其是“花贡绿茶”明前茶,不是任何人都有机会买到,因为在销售“花贡绿茶”的销售点可谓门庭若市,供不应求。前来购买“花贡绿茶”明前茶的客户络绎不绝。
“花贡绿茶”具有其它茶叶没有的功效,例如:它具有清热、解毒、败火、通便、利尿等功效。在当时为保证顾客能买到正宗的花贡绿茶,花贡农场当时成立“花贡绿茶打假特别行动小组”到贵阳市沙冲路、世西路、北京路三个点蹲点打假,同时花贡绿茶在江苏省无锡市、广东省广州市都有花贡绿茶销售办事处。据花贡农场原制茶工人杜昌国说。
随着时代变化,花贡农场迁出,光照湖的修建,市场竞争等诸多因素,“花贡绿茶”也受到极大的冲击,但是,“花贡绿茶”独特的韵味,总让人回味无穷,流连忘返。
【图为原花贡农场“三线建设”建筑】
花贡镇始终坚持历史自信、文化自信、坚持振兴“花贡绿茶”促进产业发展,助农增收。
近以来,花贡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花贡绿茶”的发展,在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花贡绿茶”将借乘“晴隆绿、绿山川”一县一业这场东风,整合资源优势,不断做大产量,做强品牌。
“我们将紧盯茶叶产业发展,在强化龙头带动上下功夫,培育和壮大一批大茶农、大茶商,带动式引领发展。同时,进一步强化生产、加工、销售等利益链条,着重补齐在茶叶产业管护上的短板和不足,借助‘晴隆绿绿山川’的东风,讲好‘花贡绿茶’故事,重塑‘花贡绿茶’品牌,唤醒‘花贡绿茶’新的生机。”花贡镇党委书记吴廷祥如此说。
关键词:
攻略
装备
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