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略

古学霸趣闻|知道么?古代非常稀缺的进士,竟然有复试录取的-全球短讯

  • 来源:齐鲁壹点
  • 时间:2023-02-25 21:53:27

大唐大中元年(公元847年)丁卯科状元,姓卢名深。卢深的生平籍贯无考,中状元后做过起居郎、翰林学士、兵部员外郎、户部郎中、知制诰、户部侍郎等官职。除此之外,查不到关于此人的其它史料记载。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卢深没有多少事迹可说,但他有两个同榜进士同学,在此有必要介绍一下。

其一名叫封彦卿,籍贯及出生年份不详。封彦卿是个官二代,老爸封敖做过御史中丞、户部尚书这样的朝廷高官。封敖才思敏捷,文采过人,所写文章语言精到,说理透彻,极富感染力。在唐武宗年间,这位最高领导有次要发文慰问边防伤残将士,封敖起草的诏书中有“伤居尔体,痛在朕躬”这样的句子,非常感人,深受唐武宗赞赏。李德裕主持朝政期间,所发布的重要政府文告,均出自封敖手笔。

本次考试结束之后,主考官魏扶向时任皇帝唐宣宗报告工作称:“微臣今年拟录取进士三十三人,其中封彦卿、崔琢、郑延休三人,虽然文章学识颇有名声,但他们的父亲都是朝廷重臣,在下不敢轻易录取,担心出现照顾权贵子弟的社会舆情,从而影响科举考试的声誉。”可见这个魏扶,做事比较有原则性,不是那种一门心思巴结逢迎权贵的主考官。

唐宣宗听了魏扶的汇报之后,没有简单从事,轻率做出录取或淘汰这三个考生的决定。他指示翰林学士韦琮等人,为封彦卿等三人组织一场复试,根据复试情况再做定夺。复试结束后,唐宣宗亲自调阅了三人的试卷,随后作出批示道:“从封彦卿三人的试卷看,确具真才实学,录取他们符合科举考试的制度规定,可予以放榜公布。”在这件事情上,唐宣宗这种实事求是的处理方法,也很值得赞赏。

作为通过复试被确定录取的进士,封彦卿三人的这种情况,在此之前的科举考试中,并不多见,也算是一种特例。除此之外,关于封彦卿的为官仕履等情况,史载不多,笔者也无更多的话可说。

其二名叫王凝,此人籍贯不详,二十六岁金榜题名,也算是年轻有成。进士及第后,王凝先是做过几年藩镇幕府,后来入朝做官,历任起居郎、中书舍人、礼部侍郎等职务。王凝为人正直,做事很有原则。在担任礼部侍郎期间,王凝曾出任科举考试主考官。在考试工作中,王凝秉公办事,唯才是举,将权贵名流送来的一大堆请托条子,都扔在办公室一张闲置的桌子上,理也不理。

王凝坚持原则的行为,得罪了一些手握重权的高官,因而受到了他们的打压排挤。只主持了一届科举考试,王凝便被贬官外放,出任商州(治所在今陕西商洛市)刺史。后来,又被提升为湖南观察使、河南府尹、宣歙观察使等职务。在地方任职期间,王凝勤政为民,兴利除弊,注重农耕,积极

发展教育商贸事业。所到之处,治理得井然有序,深得民众称颂。

作为一介书生,王凝还会带兵打仗。在担任宣歙观察使期间,黄巢所部进击淮南一带。在和州被围期间,王凝命令部将樊俦率部前去解围。樊俦畏战,违令不前。王凝果断将其军法从事,当众斩首以儆效尤,展现出了敢于担当、坚毅果决的一面。随后,王凝另派其他将领前去救援。有了樊俦的前车之鉴,手下将士自然无不用命,和州之围遂解。

在和州吃了败仗,黄巢的大队人马随之围攻宣城,以图报复胆敢对抗自己的王凝。在兵力严重不足的情况下,王凝发动城中青壮居民组成民兵,严守城池。黄巢数倍于王凝守兵的大军,猛攻城池数月,竟然不得而入。在外无援兵、城内粮草几乎消耗殆尽的情况下,城中的一些官员和士绅劝王凝道:“如今形势危如累卵,大人还是筹集些钱款,跟贼人谈判投降吧。不然他们一旦攻进城来,怕是大人的家族都难逃血光之灾。”王凝正色回应道:“谁人没有亲友族人?作为主政一方的官员,我身负重任,岂能只顾自己的身家性命!国家有难,我们理当勠力同心,誓与城池共存亡,力保一方百姓平安!”在王凝的拼死抵抗下,黄巢的部队最终撤围而走,宣城百姓逃过一劫。

黄巢聚众造反,自有官逼民反、反抗腐朽黑暗统治的正当性、合理性成分在。但黄巢的队伍军纪很坏,也是不争之事实。他们所到之处烧杀掳掠,对民众危害甚烈。古代的很多农民造反队伍,都难以避免这种历史局限。对于草民百姓来说,能够在动乱中保全身家性命,已属天大之幸事。王凝保境安民之功,善莫大焉。

宣城解围之后不久,心力交瘁的王凝病逝于任上,时年五十七岁。

壹点号谷荻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6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关键词: 科举考试 所到之处 身家性命 的情况下

推荐内容

Copyright @  2015-2022 亚太旅行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沪ICP备2020036824号-11

  

联系邮箱: 562 66 29@qq.com